騰訊安全近日發布的《2016年度互聯網安全報告》(以下簡稱“報告”)顯示,騰訊手機管家用戶全年共舉報垃圾短信10.7億次,其中,廣告類垃圾短信占比為80.56%,位居第一;詐騙短信舉報數量為1.1億次,占比10.91%。
報告統計,在詐騙短信中,非法貸款占比最高,為17.53%。惡意網址占比13.32%、偽基站占比12.8%、賭博詐騙占比10.34%、網購占比8.32%、熱門節目中獎占比7.2%、郵包快遞占比6.51%、購買黃牛類占比5.36%、冒充房東轉賬類占比3.86%、高薪招聘占比2.32%、冒充熟人親友占比2.12%、色情及代孕求子占比1.77%、冒充銀行占比1.83%。
在違法類短信中,假證、發票買賣占比最高為27.48%、非法賭博占比17.71%、考試及學歷買賣占比13.39%、色情內容占比12.55%、高利貸占比12.46%、違法物品買賣占比11.33%、敏感信息4.42%,此外還有低價售車、保外就醫、槍支彈藥。
隨著個人信息泄露愈演愈烈,詐騙短信越來越精準,用戶中招率增大;詐騙短信不再單獨作案,而是與釣魚網址、木馬病毒聯合對用戶進行循序漸進的攻擊,造成的用戶損失更加嚴重。
據介紹,詐騙、違法類短信也反映了當前社會的一些普遍現象,比如,非法貸款就反映出當前金融行業資金緊張、互聯網金融泛濫的現狀;網購、郵包等,又反映出當前網購普及的現狀。在這些普遍性社會現象面前,手機用戶最容易放松警惕而導致被騙。
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,2017年廣大用戶對以下五類騙局需要提高警惕。
1.小心假紅包,眼疾手快易中招
近期一種“付0.1元搶紅包”的騙局正在盛行。騙子將AA收款頁面文字偽裝成紅包頁面,以“支付0.1元”的噱頭引導網友上當,實質上,網友的支付是AA收款的金額。
2.“朋友”求幫忙,務必核實身份
自央行公布“ATM轉賬24小時內可撤銷”的新規后,一些新興的詐騙手法也隨之借勢升級。騙子盜用社交帳號,隨即向帳號內的用戶求助借錢,或要求話費代充值、代付刷單等,同時向其提供ATM轉賬截圖博得信任。一旦手機支付轉賬給騙子,騙子會立即撤銷ATM轉賬。
3. 警惕網購“超低價”商品,可能遭遇“不發貨”騙局
騙子利用買家貪小便宜的心理,在網購平臺上發布一些“超低價”的手機、游戲裝備、珠寶、寵物、機票、化妝品、玩具等商品。一旦買家支付或轉賬,賣家即刻消失,或者發送假貨來充當商品。
4.假兼職刷單,真騙錢
騙子會以為電商賣家刷信譽和銷量為噱頭招募兼職,讓網友購買某樣商品,承諾返回本金并給予獎勵。期間就會以各種理由誘騙用戶多次支付購買,甚至還騙取支付保證金、代理費、服裝費等費用。
5.冒充客服進行詐騙
騙子主要以辦理業務為由,發送木馬、釣魚鏈接嘗試盜取網友的社交帳號密碼、銀行卡號、身份證號和驗證碼等敏感信息,然后憑借技術手段盜刷銀行卡;有的則是發二維碼誘導網友退款、支付相關費用等。
請點擊或撥打咨詢熱線: 180-3028-9605 同微,我們會詳細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難。點我打電話給客服